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

外儒内道魏无羡以及一些想法

有一说一,我不针对任何角色。

别乱bb,感谢。




今儿看了易中天教授的《先秦诸子 百家争鸣》

我真正的认为,魏无羡是一位儒士。


孔子有一种精神叫做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就是知道事情做不成但还要去做。

而孔子所在的世道是礼坏乐崩,天下大乱。同样的,羡所在的世道也是战乱黑暗,人心道德败坏。

一个社会只有当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都受到普遍的敬重的时候,那些可为之事,才会有人去做。因为这里有一个选项就是可为和不可为,所有人都只做可为之事,不可为之事谁做?没有人做不可为之事将来的结果就变成“我可为可不为”更何况孔子追求的是——有为而无求

就像羡,他只杀敌人不杀无辜之人,不将温家一概而论,这是他知道哪些是可做的哪些是不可做的。他救温情一脉,是报恩,也是“不可为”之事(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)——他做了。魏无羡做了哪些可为之事呢?他在相对太平的日子里,斩妖除魔,帮百姓做事,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,然而这时候,仙门百家都在做这样的事——因为这时候社会太平。

而“有为无求”就像他最后选择救阿苑,他没有说救了温情他们救了阿苑,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,他只追求问心无愧。他只是尽责任尽义务——含光君逢乱必出也是如此。


子曰:道之将行也,命也;道之将废也,命也。

我作为一个君子,一个士人,我应该推行道,这是我的责任、义务、使命,至于能不能成功,听天由命——这是儒家的天命观。

所以魏无羡会在重生之后,对蓝家小辈伸出援手;在大梵山冒着被认出的风险,击败舞天女尊。


至于为什么说他外儒内道呢?


因为道家大气,儒家实在。做人应向道家,做事应向儒家。


他只记别人好不记别人坏,不斤斤计较得失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

另外:其实对于魏无羡的“报恩”我个人认为他是一直分的清的。他还的恩只有江叔叔和师姐的。为什么?因为从原著中,虞紫鸢让魏无羡保江澄,让他许下承诺,魏无羡怎么做的?他先没有应声,虞紫鸢便说“你听到没有!”魏无羡“虞夫人!”

他答应了吗?没有。

而江叔叔说“阿羡,阿澄你要多看顾”魏无羡立马答应,说“嗯!”


之后江澄崩溃发疯说出了“你为什么要救金子轩和蓝忘机”魏无羡怎么做的?他说“江澄!江叔叔让我看顾好你!”


他只记住了江叔叔的话。

而且从原著细节中也很明显,他喜欢江叔叔不喜欢虞紫鸢。

他不会和虞紫鸢作对,但他能避着她就避着她。


而江厌离呢?不管如何,他失控害了金子轩的死亡,让江厌离失去丈夫,金凌失去父亲,因此他十分看顾金凌。护他安全,带他玩,教导他。


综上,所以我认为魏无羡说的那句“就当我还江家的”江叔叔是宗主,他可以代表江家。而江澄做宗主后的江家——魏无羡已经死了。他没有受江澄的恩惠。所以他离开江澄,一身轻松。


因为天下太平,我们就“相忘于江湖”。


为什么大家更喜欢魏无羡呢?因为他高尚的品德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所追求的精神。而江澄和仙门百家,是现实的,说难听点,他们就是我们这些人的缩影。


人人都能做到魏无羡吗?

不是。魏无羡的精神,是圣人精神了。

人人都是圣人?不是。


我们不喜欢江澄,我觉得就是因为我们厌恶这江澄行为,追求魏婴精神。

为什么我不说“婴,赤子也。赤子,婴儿也。”那是道家思想,追求无为。而我认为,魏无羡是儒士,不是隐士。


另:对于“为遇一人而入红尘”其实我觉得不仅仅是蓝忘机,还有魏无羡。


我发自内心的认为,忘羡绝配,那是因为,其实魏无羡也是一个蓝家人。骨子里的蓝家人。


魏无羡身虽入红尘,但心不在红尘;蓝忘机心在红尘——他逢乱必出——但身不在红尘。

他们相遇彼此,身心双双入了红尘。

蓝忘机看起来清心寡欲,其实内心最为狂野;魏无羡看起来放荡不羁,其实内心比谁的纯洁,寡欲的很。

他们都是“雅正”之人、“明知不可而为之”之人。(魏无羡不说了,蓝忘机救阿苑是“不可为”之事)

不然蓝家的冷泉拿来干嘛?用于修行,清心用的。蓝湛从小动不动就去冷泉,他的心怎么这么容易不静?心在红尘呗。


所以忘羡是绝配,不能拆不准拆。


当然忘羡同时也是墨家的侠士。


可以说,儒墨道三家的所有优秀品质,都体现在忘羡二人身上了。所以我们大家才这么喜欢他们。


不多谈了,强烈安利《先秦诸子 百家争鸣》系列纪录片。看完各位就明白了。


以上。


澄唯羡唯忘羡唯慎入,别bb。我有一说一,没有针对任何角色。


评论(12)
热度(41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細魚💡. | Powered by LOFTER